電信“云寬帶”是什么?
最近上海電信推出了一個叫做“云寬帶”的業務,據介紹,與傳統寬帶不同,云寬帶將數據、應用、算力存儲在云端,而用戶側的網關能力則上移至邊緣云節點,當用戶使用云寬帶業務時,不再通過傳統寬帶進入大網,而是直接訪問離自己最近的邊緣云,并形成閉環,通過將云端的應用與接入網的寬帶深度融合,進一步提速用戶的上網感知。與此同時,云寬帶還是一個系統的產品體系,它滿足“存儲、安全、智能”三位一體的生活場景基本需求,首批云寬帶產品包括“智家硬盤”“天翼云電腦”“綠色安全上網”“親情守護”“AI 安全守護”“海外加速”“游戲加速”“上行提速”“直播寬帶”等九大創新應用……
針對技術的理解如下:
網關能力上移,即本來撥號的設備(可能是光貓、路由器等),放在了離用戶最近的邊緣云上。使用云廠商的話語可描述為:
每個家庭在就近的邊緣云上有獨立的 VPC 。
該 VPC 下部署了一個軟 NAT 網關實例,分配彈性公網 IP (也可能為 CGNAT 后的 IP )并配置帶寬限制,注意帶寬限制在云上的公網出口。
網絡策略靈活,由于都在云上,流量調度極為靈活。
DHCP 服務等也部署在 VPC 內
光貓作為 CE 節點,打通隧道到云上 VPC (可能是二層隧道),此時家庭內網與邊緣云網絡互通了。
每個 loid 對應一個 VPC ,VPC 可能會允許多個 loid 接入。
由接入層均為自有光纖資源,成本可控。為保障用戶訪問云的體驗,大概率光貓到邊緣云之間不做限速配置,目前以下行 9.95Gbit/s 、上行 2.48Gbit/s 為主。
對于進階極客用戶的影響
可玩性降低。不再有光貓改橋接的說法了,公網 IP 可能還會有,但也掛載在云上的 NAT 網關上。
你的二層網絡也有運營商的監控。
云上的 NAT 網關可能會有連接數監控(影響 BT 等),以及更嚴格的網絡審計等
對于運營商的價值
邊緣云不僅服務于家庭 2H 、個人 2C 用戶,更多的是服務于 2B 用戶,例如針對視頻類互聯網應用提供 CDN 服務,成本低、質量佳。
邊緣云是云游戲、VR 等對時延要求極高應用落地的最佳選擇。目前家庭路由器到運營商接入網關的時延在 2ms 內,也就是說未來訪問邊緣云也可以控制在這個水平,再結合 10G Pon 的速率,云游戲可能真的可以大面積落地了。
隨著邊緣云的深入應用,可以提高用戶離網成本,增加了用戶粘性。
存在問題:
應用場景暫時有限,需要盡快結合產業鏈突破,創造更大價值。
針對刷刷微博、看看抖音的大多數群眾,可能根本不在運營商的云化寬帶,更不在乎多接入的邊緣計算。
針對企業,若無法創造剛性的新需求,或者帶來極大的成本優勢,購買運營商的服務的意愿也會降低。
未來想象&思考:
融合寬帶下的手機通過電信的蜂窩網絡接入,可以直接接入邊緣云上的 VPC ,訪問個人私有云以及家庭內部設備。若能打通這個,電信恐怖的融合能力就顯現出來了。
隨著個人隱私意識增強等,個人云的需求會增加,運營商的邊緣云從時延、穩定性等方面考慮可能是最好的方案。即你下一個 NAS 可能是部署在運營商的云上。
云資源建設完畢后,會有大量服務云化。甚至 IPTV 的機頂盒都能云化,在這樣的場景下,可能機頂盒只需要支持串流即可。會不會進一步演化為一個軟件呢,甚至直接預裝進入電視機中,目前廣電也是運營商了。
運營商解決了邊緣云&網的問題,未來應用軟件架構會不會也發變化:逐漸從中心化走向分布式,類似于Matrix這樣的應用形態會不會迎來發展。
邊緣云與網深度綁定,會不會帶來壟斷問題,是否可以給用戶提供遷移、更換運營商的可能性。
隨著邊緣云的需求逐漸增大,會不會引入社會資本共同建設。
以上內容轉載自:https://www.luyouwang.net/9337.html